【条例解读】纠纷解决在源头 矛盾化解在“诉”外 ,《江西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解读
日期:2021-12-01
遇到矛盾纠纷从何下手,怎么解决?恒久以来,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当事人,也成为社会治理的难题之一。6月2日,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集会表决通过了《江西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并将于7月1日起施行。今后在江西,矛盾纠纷的解决将从难题酿成多选题,从找谁解决到如何解决都能找到谜底。目今,江西社会矛盾纠纷泛起出纠纷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庞大化、纠纷类型多样化等特点,与司法、执法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
“江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安排,在多元化解纠纷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基本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事情花样,对流通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构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一定经验。”省委政法委有关卖力人体现。通过地方立法对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经验做法予以总结、固化和提升,不但有利于进一程序动非诉讼解纷资源和力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解纠纷需要,还能从制度上解决制约我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生长的瓶颈难题,关于增进江西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事情法治化、规范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元化解纠纷事情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必须增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协力。《条例》划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下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责任主体,应当凭据各自职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担负矛盾纠纷化解职能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矛盾纠纷化解事情领导责任制,主要卖力人为第一责任人。对跨行政区域、跨部分、跨行业、涉及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应当增强联动配合,依法实时进行预防和化解。为避免相关职能部分相互“踢皮球”,《条例》具体划定了各责任主体的职责,明确各级平安建设统筹协调机构卖力本行政区域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视察研究、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等事情,建立部分联动处理机制;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事情平台,并配备专、兼职事情人员。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社区)社会事情者、执法照料、志愿者、农村“执法明白人”主干等,就地预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企业事业单位凭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分、信访事情机构等责任主体的职责,《条例》也一一予以明确。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条例》专门开辟了矛盾纠纷预防这一章,将源头预防事情贯串于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全历程,强化重大决策危害评估和正当性审查,从而减少纠纷的爆发。《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推行网格化治理,网格员卖力网格内矛盾纠纷的日常排查事情;在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和特准时期,应当开展专项排查和重点排查;各责任主体发明疑难、庞大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应当实时向同级综治中心报告。《条例》同时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危害预警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分作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应领先行开展社会稳定危害评估,并体例评估报告。
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调解与复议、司法调解与诉讼等纠纷解决方法虽在各自领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缺乏有机衔接,影响实效。为理顺种种纠纷化解途径之间的关系,流通纠纷多元化解渠道,《条例》对法定的程序划定进行梳理整合,对种种纠纷化解组织、化解途径和化解程序的协调联动、合理衔接作了较为全面的划定。“《条例》明确了息争、调解优先的引导序次,增进形成以非诉途径为基础、诉讼途径为顶端的‘金字塔’模式,进一步构建息争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化解纠纷体系;勉励和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本钱较低、对抗性较弱、有利于修复关系的非诉讼方法解决纠纷。”省委政法委有关卖力人体现。为提升调解效率,《条例》还划定,调解组织收到当事人调解申请的,除执规律则另有划定的外,应当在3个事情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调解组织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调解终结。《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事情纳入年度事情考核,各级平安建设统筹协调机构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事情纳入综治领导责任制考核宁静安建设考评,并明确了通报、约谈、督办的7种情形。
来源:江西日报